高校概况:
院校类型:农业类
管理部门:中央所属
重点学科:7个 院士:13人 博士点:227个 硕士点:668个
属于:211工程 985工程
所在地:陕西省
高校地点: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咨询电话:029 -87092049
邮箱:
高校网站:
http://www.nwsuaf.edu.cn/ 院校概况: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30日,学校有教职工4481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9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28人。师资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5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入选者6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370人,硕士生指导教师979人。
历史沿革
前身是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创建于1934年。[2]
1932年秋,“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成立,于右任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十二月,该委员会改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被共推为常务委员,朱家骅、杨虎城、邵力子、辛树帜等十五人为筹备委员,学校筹备工作开始。[3]
1933年3月,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7层教学大楼奠基,这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农业学府成立。
1936年7月,筹委会结束工作,辛树帜被任命为校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门(3张)1938 年7 月, 奉教育部令, 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合并,成立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农学院。
1949年5月20日,王震将军率部解放武功,学校又回归人民的怀抱。
1985年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
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西北林学院
前身是原西北农学院森林系,成立于1934年。1979年从西北农学院分出,成立西北林学院。由林业部与陕西省双重领导,以林业部为主。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1954年决定筹建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所址选定为陕西武功。1955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中国科学院 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生物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1995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首批启动的国家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
1940年西北农学院与中央水工实验所(后称中央水利实验处)合办武功水工实验室, 1952年扩建为西北水工实验所。之后,先后更名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前身是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52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筹建成立。1954年隶属农业部,1958年改由中国农科院、陕西省农林厅双重领导,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1973年划归陕西省农牧厅领导,更名为陕西省农林科学院,1983年定名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林业研究所
前身系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属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的一个专业研究所。1980年从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分出,成立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归省林业厅领导。1998年更名为陕西省林业科学院。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前身系中国科学院1965年组建的综合性植物学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70年7月下放陕西省管理。1982更名为西北植物研究所。1991年实行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1999年9月并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9年9月11日,由共处陕西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 西北林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年8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序列。[1-2]
2007年6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学校建立研究生院。校长孙其信教授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就业情况
学校从1939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以及成人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每年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派出100余人;学校以培养“知识基础宽厚、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的优秀学生”为目标,成立了创新实验学院,并实施本硕博连读计划。
在校生信息
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940人,各类研究生7100余人,其中学历研究生594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8150人。建校70多年来,先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0万余名
食宿条件
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水保所
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水建学院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植保学院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林学院
农业部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 水建学院
农业部家畜生殖内分泌及胚胎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 动物医学院
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农业部 植保学院
农业部西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园艺学院
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林业局 林学院
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植保学院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农学院
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林学院
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林学院
陕西省植物遗传育种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农学院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 植保学院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 植保学院
报考指南:
专业设置
1 农学 农学 农学院
2 植物科学与技术 农学
3 种子科学与工程 农学
4 植物保护 农学 植物保护学院
5 制药工程 工学
6 园艺 农学 园艺学院
7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农学
8 动物科学 农学 动物科学学院
9 水产养殖 农学
10 草业科学 农学
11 动物医学 农学 动物医学院
12 森林保护 农学 林学院
13 林学 农学
14 园林 农学
15 林产化工 工学
16 艺术设计 文学
1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理学 资源环境学院
18 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理学
1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学
20 环境科学 理学
21 地理信息系统 理学
2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3 农业水利工程 工学
24 热能与动力工程 工学
25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工学
26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27 土木工程 工学
2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29 城市规划 工学
30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31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3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33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工学
34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工学
35 包装工程 工学
36 工业设计 工学
37 木材科学与工程 工学
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信息工程学院
39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40 软件工程 工学
41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42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43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酿酒工程) 工学 葡萄酒学院
44 生物技术 理学 生命科学学院
45 生物工程 工学
46 生物科学 理学
47 应用化学 理学 理学院
48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49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50 会计学 管理学
51 金融学 经济学
52 土地资源管理 管理学
53 经济学 经济学
54 农林经济管理 管理学
55 工商管理 管理学
56 电子商务 管理学
57 市场营销 管理学
58 保险 经济学
59 法学 法学 人文学院
60 社会学 法学
61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62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63 英语 文学 外语系
专业介绍 重点专业
国家重点学科
植物病理学 土壤学 农业水土工程 临床兽医学 果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农业经济管理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部省级重点学科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果树学 蔬菜学 茶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临床兽医学 森林培育 森林保护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食品科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态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