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况:
院校类型:综合类
管理部门:中央所属
重点学科:8个 院士:10人 博士点:449个 硕士点:1310个
属于:211工程 985工程
所在地:甘肃省
高校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南路222号
咨询电话:0931-8912116
邮箱:zsb@lzu.edu.cn
高校网站:
http://www.lzu.edu.cn/ 院校概况:
师资力量
兰州大学现有在职教职工4,275人,有专任教师1,975人。
其中教授等正高职42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874人,博士生导师433人。
两院院士9人,千人计划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6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108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82人。
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
历史沿革
1909年9月,甘肃法政学堂成立。学堂当时主要以培养法律人才为主,以适应清末逐渐开始的法制改革。
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学堂改名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首任校长为蔡大愚。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31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地除广东中山大学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遂更名甘肃大学。1931年5月,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1944年3月,改组为国立甘肃学院。其专业设置有法律、国文、教育等本科专业和几个专修科。
1946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于行政院第73次会议上决议在原国立甘肃学院基础上,将国立甘肃学院、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等院校合并成立国立兰州大学,由教育部委任辛树帜筹办,并担任校长。从中国国内外广聘贤才。同时,大量采购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大规模兴建校舍。其所募图书数量超过当时省立甘肃图书馆。国民政府及教育部的支持下,国立兰州大学很快建成一所设有文理、法学、医学、兽医四大学院(1947年10月,兽医学院独立建校,成为国立西北兽医学院;文理学院也分为文学院、理学院)的全国性综合大学。
1949年,兰州易帜。其后奉教育部令,全国各地学校一律丢掉居首的“国立”、“省立”等字样,国立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中,兰州大学俄文、英文、少数民族语言系分出。
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被确立为首批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得到国家在人力、财力上的支持,一批留学归国的学者和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师和毕业生,陆续来到兰大,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1954年,医学系分出,成立兰州医学院。1955年,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1959年,原北大副校长、党委书记江隆基奉调入主兰州大学,成为校长。
1960年10月,中共中央将兰州大学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65年,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化专业并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兰州大学有25项成果受到表彰。
1995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中国13所最杰出的大学,兰州大学名列第六。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
200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重新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兰州大学有它独特的优势,要精心办好这所学校。”
2009年,兰大迎来建校100周年校庆。
就业情况
毕业生素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而深受社会欢迎。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许多人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1999年至今,先后有12位校友当选为院士。
在校生信息
学校所在地兰州居大陆腹地、处黄河上游、为西北重镇、乃山水美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是兴学育才上选之地。校园面积3,807亩,建有6个校区,有2所附属医院、1所口腔医院。学校现有本科生18,912人,研究生10,425人。
食宿条件
重点实验室
截至到2013年,兰州大学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6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
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草地农业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榆中校区将军院
榆中校区将军院
1.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
1.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2.中亚研究所
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博物馆
兰州大学博物馆
1.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2.教育部中子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3.旱区农业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干旱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7.教育部西部资源与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8.甘肃省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报考指南:
专业设置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截至到2013年,学校有30个学院,86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等12个学科门类,建立了新型教学科研基层组织139个,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历史学6个国家级培养基地,大气科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核科学与技术5个部省级培养基地,数学、经济学2个校级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有机化学等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生态学、植物学、有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自然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民族学、工程力学等10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27个省级重点学科。截至2012年3月,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2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1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截止到2013年,兰州大学有33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兰州大学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之一,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3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1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达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44个,有化学、物理学、力学、生物学、生态学、数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应用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地质学、临床医学、草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等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兰州大学是入选“珠峰计划”19所高校之一。
专业介绍 重点专业
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特色鲜明,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