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类型:综合类
管理部门:地方所属
重点学科:11个 院士:4人 博士点:218个 硕士点:863个
所在地:云南省属于:211工程
高校地点: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院校概况: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8月,云南大学有教职工28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中组部优秀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4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52人,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3人,云南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2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15人,云南省创新团队6个,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5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23年—1930年):原名为私立东陆大学,1922年12月8日,宣布成立;
1923年4月20日,正式开学 ,设有预科、本科、附中。
第二阶段(1930 年—1934年):1930 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2 年,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入,设有文学院(政治经济、法律系),工学院(土木、矿冶系),教育学院。
第三阶段(1934年—1938年):1934年9月,改称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熊庆来受聘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设有 文理学院(文学院+ 教育学院),理工学院(工学院+ 理科学系)和医学专修科。
第四阶段(1938年—1949年):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被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15所著名大学之一 。设有 5 个学院,18 个系,3 个专修科,3 个研究室。
第五阶段(1950年—1958年):1951—1958年,全国院系调整。1954年8月理工学院独立为昆明工学院;1956年8月医学院独立为昆明医学院;1958年8月农学院独立为昆明农林学院(今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前身); 航空:并入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法律、政治:并入西南政法学院;土木建筑:并入中南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重庆土木工程建筑学院;铁道管理:并入北京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
第六阶段(1958年—至今):1958年8月划归云南省政府管辖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97年11月,正式成为国家“ 211 ” 工程首批建设的61 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 1958年院系调整后,仅设文理两科,共6个系。至2005年12月,设有20个学院,8个研究院,1个公共教学部,1个留学生院,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就业情况
在校生信息
学校下设21个学院、8个研究院、1个公共课教学部、1个留学生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5694人,研究生17019人。
食宿条件
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2年2月,云南大学有本科专业80个,有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有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4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 养基地,1个国家Linux技 术培训与推 广中心。
报考指南:
专业设置
云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民族学、生物学、特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边疆问题和东南亚、南亚国际问题研究为优势特色,文、史、哲、经、法、教育、理、工、农、医、管、艺术等学科较为齐全,人才密集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招生简章 招生计划 专业介绍
国家重点(4个)
1.生态学
2.民族学
3.专门史
4.微生物学
省级重点
省级重点(37个)
1.生态学
2.民族学
3.中国民族史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 中国经济史
6. 工商管理
7. 植物学
8. 国际经济与贸易
9. 基础数学
10. 材料物理与化学
11. 信息科学与技术
12.国际关系
13.民族法学
14. 有机化学
15. 思想政治教育
16.遗传学
17. 旅游管理
18.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9. 微生物学
20. 化学
21. 专门史
22. 理论经济学
23. 信息与通信工程
24. 环境科学与工程
25.文艺学
26.公共管理
27. 理论物理
28.气象学
29. 系统分析与集成
30.生物学
31. 金融数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2.产业经济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3.行政管理(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4. 物理化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5 .民族文化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6.政治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
37.金融学(省院省校重点学科)